文化江湖>仙侠>我在地府当孟婆 > 第60章 谢时凉和禹观澜
    家族覆灭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他都在思考着如何去报仇,心里的恨和悔像一把火烧得他日夜不能入眠,直至快要把他整个人都毁灭掉的时候,老掌门才将一封早该送到谢时凉手上的信还给他。

    老掌门淡淡地说道:“这信其实在你还没有上山前我便已经收到,待你上山后我便抹去你在这里的足迹,确切地说你从金陵出发到这里的路上,谢家便一个不剩都赴了黄泉地府。”

    谢时凉颤抖地接过信。

    那是他母亲写给他的信,信上劝他不要沉迷过往,劝他一心向道,告诉他世事艰难圣心难测,告诉他一切不过是顺应天命,通篇没有一句责怪,信的最后一页上有他祖父祖母两位叔叔的印章,生死关头,他们还是想办法告诉他从来没有人怪过他,只希望谢时凉能好好活下去。

    **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有天赋的人不管什么时候努力都不会太晚,谢时凉浑浑噩噩十几年的人生分成两部分,前面是骑马打架撩小姑娘家破人亡,后面是技能满点恶习不改。

    禹观澜用三年时间成功入定,此后一直走到无情道的修行之路上,两师兄弟自从上次谢时凉偷、摸下山后已经有很长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见面,但躲起来修行的人不是禹观澜,而是那个哭着嚷着不想当师兄的谢时凉。

    后来的岁月里他们还有了一位小师妹,那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小姑娘,非常用功但就是各方面都不怎么突出,老掌门看小姑娘可怜才将她收进山门,毕竟一个天生的炉鼎实在太诱人了。

    禹观澜格外珍惜他的每一天,刻苦用功到连老掌门都不忍心,有时候都要在边上劝他两句,却遭来他的反驳,“修道修心志,我若心志不坚如何承受岁月里的苦?”

    老掌门一怔。

    这徒弟太能说理,他作为师父也只是将人领进门,修行确实只能由各人缘法。

    事实上老掌门自己学艺不精,禹观澜和谢时凉两人的老师其实是那一座巨大的藏书楼,藏尽天下道修典籍,当老掌门再也教不了他们什么的时候,两人便是在这片书楼里度过,年复年,日复日,有时是禹观澜一人,有时候是师兄妹三人。

    那位体质特珠的小师妹常常跟在谢时凉身后学着画符列阵,有时也跟在禹观澜身后入定打坐。

    山中不知岁月,这些年轻的修道人不知时光的流转,每天对着星辰迎来送往不知疲倦。

    年轻人活力十足,对于未知渴望而热烈,但老掌门的时候却不多了。

    当这位外表看着不过四十多的掌门倒下的时候身后只有三位弟子相送,渡业道在他手里终究没能发扬光大,甚至越来越没落,偌大一个山门,最后只剩下师兄妹三人相依为命了。

    老掌门有些恍惚,浑浊的双眼放在禹观澜和小师妹身上,随后又看向在一旁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的谢时凉,修道之人不惧生死,但他突然生出一股寒意,“修道修的是心,千万要守住自己的心。”

    待他一番话说完,眼睛已经死死地闭上了,那时候谢时凉已经能通幽,他随着老掌门的灵魂来到了丰都幽下城,却因为生魂不能入城而只能看着师父远去。

    但好在,这一次他没有什么遗憾。

    禹观澜正式成为了渡业道的掌门,从此禹观澜这个名字就跟他彻底说了再见,就好像谢时凉已经成了道藏三千,成了渡业道的大先生一样。

    好在跟朱山上衍宗的关系不错,邻居之间相互照顾,这三人颤颤巍巍好歹是守住了山门。

    天份卓越的两人一边修行一边打理山门,有时也随衍宗弟子下山行走,慢慢的这两位少年也有了一定声名,渡业道开始有人来拜师了。

    可喜可贺。

    本来这些人相安无事的日子过着也出不了什么意外,却不想有一年禹观澜随着衍宗外出,一个月后受了重伤被人抬回,关在屋子里又是整整半年,这段时间里连谢时凉都见不到他,只除了小师妹能日日不受阻。

    谢时凉这个人不管到了多大年纪都有种少年心性,他稍微一打听便知道自家师弟是在外面受了欺负又受了打击一时心里接受不了,所以有了自闭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