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江湖>奇幻>我成了大明勳戚 > 481 九边危机
    有明一朝对於宗室藩王,确实在执行着养猪的政策,不过整个过程却是循序渐进的。至少在正统、景泰朝时期,大明的一字王,b如襄王、秦王、庆王、晋王这种,依旧保持着相当数量的王府护卫。

    乃至於到了明武宗正德朝时期,宁王朱宸濠整出来的“宁王之乱”,到最後还能拉出来了四五万兵马,给了擒贼平乱的王守仁一个文官掌武事封爵的殊荣。

    虽然单一藩王Za0F那点兵马着实不够看,y拉出来也是一群乌合之众,地方官府卫所兵说不定就能平叛。但景泰帝朱祁钰本身就得位不正,加之这麽多宗室藩王集T上表抗议,没处理好就很可能引发大乱。

    建文帝朱允炆的事例,对於明朝上至皇帝下至官员,带来最为深刻的警醒便是无论多大优势,都存在着YG0u里翻船的风险,明英宗朱祁镇更是亲身用土木堡演示了一遍,必须防范於未然。

    不过区区几十万两宗室俸禄罢了,陈循认为景泰帝完全没必要克扣,勒紧K腰带给了便是。

    陈循的思维就属於典型的明朝文官,那便是高高在上久了,不肯俯首见苍生。压根意识不到沈忆宸为何要如此JiNg打细算,以至於把主意打到了宗室藩王的头上。

    相b较陈循的“大度”,朱祁钰当初可是被粮食危机给Ga0的焦头烂额,现在南北两线战火再起,户部尚书金濂曾着重强调过,国库目前余粮最多维持半年。

    半年之内如果结束不了战事,要麽遇到丰年税收大增得到上天眷顾,要麽就再度加税很有可能引发民乱,没有第三种选择。

    几十万两折算成米粮接近两百万石,不是一个小数目。

    “陈元辅,可如今国库空虚,发放宗室俸禄就有可能导致战线无以为继,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对於景泰帝朱祁钰的犹豫,陈循早就有了预备方案,只见他拱手道:“臣在内阁见过沈中堂的预算,此次征讨兀良哈三卫的兵马,包括辽东军几乎达到了以往的双饷。”

    “重赏出勇夫的道理臣明白,可是就连宣大等地官兵未曾参与战事,沈中堂依旧向户部大司徒申请了粮饷发放,臣认为这点过犹不及!”

    “事情应有个轻重缓急,辽东战事军饷不能断,宣大至山海关等地加饷可以暂且拖一拖,先发放宗室俸禄安抚诸藩亲王,度过这段多事时期。”

    “待风波过去,南方的秋粮徵收上来,再补发加饷给宣大官兵即可。”

    陈循指的风波,自然是太上皇朱祁镇的宾天,现在正处於风口浪尖的时期,必须尽可能的安抚宗室外戚。等再过个一年半载,当驾崩已成为既定事实,那麽此事就无法再掀起波澜。

    面对陈循的劝说,朱祁钰皱了皱眉头,思索一番後在宗室藩王的压力下,最终还是做出来妥协道:“那就是先暂缓宣大边军的加饷,朕命户部金濂优先方法宗室俸禄。”

    大明克扣边军粮饷乃是惯例,哪怕到了明末要亡国的时期,名义上的一两军饷经过各种漂没、折算、贪W後,能最终到将士手中三钱,就算得上是清正廉明。

    放在现在陈循等文官眼中,宣大官兵又没有参与主要战事,仅仅为了激励士气就加饷,那麽在国库紧张的情况下暂缓发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哪怕皇帝都不觉得有什麽问题。

    攘外必先安内,宗室诸藩乃天潢贵胄,稍有不慎就会朝野动荡帝王威名受损,很多时候王侯将相确实投胎有种,天然高人一等。

    此时正在辽东酝酿大战的沈忆宸,压根没想到前方吃紧,後方紧吃的场面,会出现在自己身上。如果不是当初数场大战积累的足够的威望,加上朝野中有些些许根基,以及成国公朱勇复爵为靠山。

    恐怕朝廷中枢的目标就不仅仅是宣大加饷,连征讨军跟辽东军这些主力部队的战时双饷,都得打一个狠狠的折扣。

    终明一朝饱受藩王之害,沈忆宸克扣宗室俸禄,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底线试探,目前来看反响在朱祁镇驾崩的加持下,有些超乎之前的预期,皇帝朱祁钰并没有扛住压力。

    “削藩”是一件无b谨慎麻烦的事情,同样还是一件启动了就无法停止的事情,任重而道远。

    ……

    七月的察哈尔草原在骄yAn的照S下,出现了腾腾热浪的场景。集结了沈忆宸征伐军骑兵,武锐率领的京营骑兵,以及李达统帅的辽东骑兵三部,大明总共才凑出来四万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