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江湖>灵异>一品粉黛 > 第 17 章 宝鼎热明香,烟气袭人。
    大梁不缺人才,尤其是将才。神康一朝,在皇帝的提拔与保护下,名将如云。这些寒门出身的名将各领风骚竞相争鸣,彼此之间既互相牵制不使一方做大威胁皇权,又守望相助共同对抗世家以防他们将手伸进军中夺权,达到了非常微妙的平衡。

    和同时期的诸多名将相比,武康侯赵端并不算是天赋与成就最高的,但是如果要论在诸多名将中谁最得帝王信任,那他绝对能排进前三。

    赵端最擅长防守战,而非进攻战,比起攻城略地,他更适合拱卫后方,辅助支援前线队伍。

    一个辅助能力十分过硬的防守型将领,这可比那些擅长进攻的叫人放心多了,皇帝不担心他会起兵造反,同僚安心将自己后方托付给赵端,虽说经常会有人质疑赵端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忠厚,可是奈何抓不住实质性证据,于是也只能作罢。

    今次征讨高句丽大胜,是赵端同另一位将军乌有为合作完成的,乌有为负责正面指挥,赵端负责支援防守,班师回朝时,风光和荣耀也是由他们共享,甚至于因为是由乌有为率领的乌家军,正面对抗高句丽军队,而使得乌有为获得的赞誉声更多些,又有宋章大败突厥这桩大功绩,所以赵端受到的注目委实不算多。

    这个时候提出继续守孝,不是没有人思索过他的动机——皇帝最近频频对世家子弟出手打压世家,此时他却留在京中守孝,这两者一关联起来就很耐人寻味,有心的已经联想到是否皇帝已经预备要向世家,以及世家支持的各位藩王动手,所以需要赵端这等亲信将领留在京城。

    可是还是那句话,你质疑又有什么用呢?反正也找不出答案,这君臣二人行事全凭默契,玩得就是一切尽在不言中。

    更是阻止不了赵端留在京中。首先,拦着别人守孝那简直是天理难容,第二,人家赵家自老侯爷时就和本家分了宗扎根京城,侯府就算是祖宅了,赵端不在侯府里守孝难道还要去郊外庄子里?

    就这样,在不知多少人揣测中,赵端辞别了皇帝,同嫡长子赵仁先出了宫,施施然回到家中。

    阔别几年,听说家中最近颇不平静,赵端想,也是时候该好好整顿一下了,像他们这等没有底蕴的人家,若想长久享受那富贵荣华,除了要教育好儿孙以外,便要在规矩上下足了功夫,家风是不能乱的,人心不齐各自为政,这家离分崩离析也就不远了。

    ……

    闻听得家主将归,侯府内气氛顿时不一样了。

    几家欢喜几家愁,这府内主子们悲欢从来都是不共通的,一方得意,另一方就得失意。现在,大房二房的女眷们喜气洋洋走路带风,禄寿堂和三房女眷,除了心性坚定的吴夫人看起来一如往日,其他的都比往日里安静了许多,脸上也没几分欢喜。

    不过好歹没有拉着脸,勉强能圆过去维持个表面和平。

    侯府少爷们倒是比女眷们统一,都是紧张忐忑,虽说赵端不是多严厉的人,可大家长威严摆在那儿,谁见了他能不打怵?

    就连赵仁志也不例外,面对亲爹,他比他那几位堂兄弟更紧张,早前还没过继给二房的时候赵端就对他管教甚严,后来过继了,赵端在教育赵仁志时,那力度就又上了几层楼,直折腾的赵仁志恨不能吃黄连解压。

    主子们反应不一,可下人们却是统一的警醒了起来,那些平日里奸猾的丫鬟婆子们难得的勤快了起来,当值时兢兢业业,只为了给主子们留个好印象。

    就连那最爱拿乔摆资历的,也学会了谦卑恭顺,他们敢拿话几挤兑太太小姐们,却是不敢招惹赵端的,这位爷收拾起人来花样百出,那才叫人招架不住。

    于是等到赵端进府时,只见府中秩序井然,府内下人规矩严明勤快麻利,再看出来迎接的几个小辈子侄们,虽说少了些坚毅品质,倒也算是齐整,规矩上挑不出什么毛病,赵端遂也没说什么,左右管教小辈们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先让他们轻快两天也不迟,于是只笑着问了几句话后便带着子侄们一道去禄寿堂给刘老太君请安。

    他不笑到还好,这一笑却是实打实吓到了赵仁志,对自己亲爹了解远超他人的赵仁志下意识绷直了身子,嘴里、心里也是苦成了一片。

    就在赵仁志心中思量着自己接下来会经历什么时,忽觉得肩膀被人拍了一下,习武之人条件反射下意识还手,这腕子刚一伸,却是轻松被人接住制服,见状,赵仁志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看向那作怪的人,只见他那位长兄,侯府大爷赵仁先正冲着他挤眉呢。

    赵仁志瞪了他一眼,从他手上挣脱出来,要不是顾忌着走在前方的赵端,他非得好好和自己这位兄长好好比划一番。

    见赵仁志一脸不服,赵仁先无声一笑,左手伸出比了个喝酒的手势,这是明示赵仁志等会儿留着肚子,准备和他不醉不归呢。

    赵端:“再作怪就给我去跪祠堂。”

    后背疑似长了眼睛的赵端冷不丁来了这么一句,赵仁先和赵仁志瞬间老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