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江湖>历史>胡说本纪 > 第一百三十四章 神奇的冲天观
    ().

    “张老,您是什么时候发现的?”辛一凡问到。

    “我也是最近发现自己长出了黑发,才开始注意这件事情的。”张蕴珩说到。

    “这…如果是封神之地的话,有什么影响吗?里面的神难道还能放出来?”辛一凡不解的问到。

    “这个,老朽也不清楚,毕竟现在对此事的记载极少,有提起过的典籍也是语焉不详,不过三道门宗确实是发源于此,宗门现在立足在此也算是溯本归源了。”张蕴珩解释到。

    “既然您说这里灵气充裕,不知是否对人修行有好处?”辛一凡再次问到。

    张蕴珩点头说到:“我觉得肯定是有好处的,不然短短的一个月,我的头发也不会有变黑的征兆,我觉得你可把你父母长辈接上山去住,上面地方宽着呢。”

    见辛一凡有些犹豫,张蕴珩笑到:“你也不用担心,这只是老朽的猜测,现在要找一处灵气充裕之地,已经是难于登天,现在面前就有一处,你还怕什么,至于封印神祗之说,不尽可信,这么多年了,也不见有神从冲天峰里跑出来呀。”

    辛一凡又才自嘲一笑,说到:“张老见笑了,我是最近被身上发生的事情折腾怕了,一有风吹草动就担心的不行。”

    “哈哈哈…无事,无事,‘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先生可参悟一下曾文正公的话,老朽先走了!”张蕴珩说罢,朝辛一凡拱拱手,起身离开了辛一凡家居住的小院。

    辛一凡坐在院中,仔细思考着和张蕴珩的对话,封印神祗之说太过虚无缥缈,不过灵气充足却是真实存在的,想到这里,辛一凡想到太白在地下基地的时候,借助夜光藻来测试灵气,觉得也可以在冲天观上实验一下。

    想到此处,辛一凡在网上查看了一下夜光藻的资料,仔细了解才知道,这玩意儿,原来是形成赤潮的元凶,对于渔业来说还不是什么好东西,而且是海里生长的东西,要运送过来成本很高,又查询了一下能够发光的藻类,还有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等等。

    除了海藻类以外,还有许多的细菌都是可以发光的,被用来进行环境监测和基因技术的测试,美国人甚至还把发光细菌用来参与间谍活动。

    这些资料,辛一凡一看就看到了快半夜一点钟,李承染走过来轻轻的抚摸他的头发,说到:“看什么呢,这么入神!”

    辛一凡抬头看是李承染,又看看时间,连忙站起来,拉着李承染说到:“你怎么还不睡呢。”

    “你都不睡,我哪里睡得着。”李承染说到。

    “走吧,这么晚了,你可是重点保护对象,不能熬夜!”辛一凡一边说着,一边拉着李承染往屋里走去。

    上床以后,辛一凡引导灵力覆盖这李承染的身,不多时,李承染就进入了梦乡,嘴角溢出了笑意。

    第二天一早,辛一凡就找到米晓丹,让她把白启明叫到梵山来,辛一凡知道白启明也学过生物学,刚好可以让白启明来培养发光菌类和藻类,用来测试冲天观上的灵气。

    安排完这些事情后,辛一凡就准备上冲天观去,其他家人和李承染、叶姿兰、曾玉莲、米晓丹都跟着辛一凡。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上了冲天观。此时的冲天观比之前要热闹得多,张蕴珩的直系家属,有许多人都来观上居住,还有一些与张蕴珩熟悉的世家之人也来了。

    这样一来,厢房数量就显得有些不足,于是张蕴珩自己出钱在原来的厢房区,开始扩建,施工队已经进场,辛一凡等人来的时候,还能听到乒乒乓乓的声音。

    听说辛一凡等人到来,张蕴珩到山腰出迎接,两人并行着往山顶走去,一边上山,张蕴珩一边说到:“先生,其实这灵气最浓厚的地方老朽觉得反而是这山腰处,你看!”然后,张蕴珩指着山腰的石碑说到:“这山腰处有九块石碑,年代不详,呈九星排列,先生你再看我们上山的这条路,连接九星,远而望之,合河洛之理!”

    “哦?张老,这有什么说法呢?”辛一凡有些惊讶,来了几次冲天观,都没有注意过。

    “这九星并不是北斗七星加上左辅右弼的‘九执’,而是对应为‘九曜’,即金、木、水、火、土、太阳(羲和)、太阴(月亮)、计都和罗睺,来,先生你看。”张蕴珩又拉着辛一凡,往一个方向指去,解释到:“从山下看,这九块石碑都沿着山路呈两个之字形,乍一看就像一个简写的“乡”字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