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江湖>竞技>大唐侦察兵 > 第二百四十章 林邑国王到了
    第263章林邑国王到了

    这顿宴席吃了将近一个时辰。其间,一坛坛美酒被送上酒桌,从葡萄酒到宫廷制的米酒,再到天然居酿的“神仙醉”,尽皆进入了几人肚中。

    苏定方还是第一次喝这神仙醉,端起酒香四溢的酒盏,不由吞吞口水,然后仰头便喝了一大口。一股猛烈的辣劲在口喉之间爆裂开来,直让苏定方垂下头咳嗽不已。抬起头时,却发现了众人戏谑的眼神。

    待宴席散了,苏定方还抱着那坛未喝完的酒,笑着对众人说道:“这个归我,你们谁也别抢!”

    尉迟宝林闻言,不屑的说道:“每次我们来张大哥这儿,都会抱两坛未开封的酒回去,谁会在乎这个啊!”

    “啊!”苏定方看着手中半坛子酒,目瞪口呆。

    当张允文挨个将他们送出门时,还真的每家送了两坛酒。尉迟宝庆顿时眉开眼笑的说道:“还是张大哥这边好!看来我们兄弟要常来啊,沟通一下感情!”尉迟宝林在一旁不停的点头,表示赞同。

    看着这只有十五六岁,个头却又成年人高的两兄弟,张允文递出一个鄙视的眼神。

    时间如同流水一样慢慢的溜走了。不知不觉间,十月份便这样过去了。

    此时秋收已经差不过完成了。今年的气候差不多称得上是风调雨顺,所以李世民对于今年能够丰收是报了很大期望的。

    想当初,从贞观元年到贞观三年,这老天爷仿佛是在折腾人一般,从未顺利过。贞观元年,关中春旱;二年,天下蝗灾;三年,大水。直到今年,也就是贞观四年,气候才算转好,没有什么天灾。

    待各地粮食收成报上来,李世民这才松了一口气。想当初的灾害不断,使得流民丛生,无数农民因土地没有收成而卖去土地,换取粮食。当换取的粮食吃完后,又不得不背井离乡,成为流民。给整个大唐带来了几分不安定。

    如今,天下丰收,多数流民返回家乡,虽然没有田地,但却可以做佃户,佃那些世家的田地来种,养家糊口倒还能支撑过去。流民渐渐消失,大唐也渐渐安定下来。

    然而另一个问题却出现了,那就是世家大族兼并土地的问题。利用不利的年景兼并土地,这是他们获取土地常用的方式。而大唐税赋主要来自于广大的自耕农,于世家大族收取的反而较少。世家大族们的这般做法,分明就是在同国家抢夺赋税税源。然而李世民对于这种情况却是徒叹奈何,想要改变,却是无力改变。遍观整个朝廷官吏,上至中枢丞相,下到地方小吏几乎是士族,其关系层层交叠,盘根错节,几乎构成了几个大的利益集团。就算有一两个从寒门提拔上来的官员,在如此环境之中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所以,李世民在心里边一直祈祷着风调雨顺,只有风调雨顺,才能不出现流民,减缓世家对土地的兼并。

    和李世民担心的不一样,张允文担心的却是赵毅和一百名侦察兵。

    自六月份赵毅带领侦察兵出发之后,到十月的时候已经快四个月了,就算是算上赶路和行动的时间,这四个月的时间也绰绰有余。可是,迄今为止,还没有传来任何消息。

    张允文心头开始不安起来。

    站在调查院门口,张允文这才想起自己已经有许久没有进过这儿了,而将精力放在侦察营和军事学院上。这里的运作几乎交给几位头目来做。

    进入调查院,张允文先是在各处衙司走马观花的查看了一遍,却见整个调查院工作得有条不紊,各处衙司各司其职,协力同心。浩繁的情报被整理得井井有条。

    随后,张允文直接来到了林然的办公地点。林然主管民事情报,手中店铺、商队遍布整个大唐及四境。与之相比,陈康的军事情报体系范围就要窄得多,张允文只让他们将精力集中在吐蕃、吐谷浑、西突厥和高丽身上,对这几个地方进行渗透,而对林邑这等小国,则是无视。所以张允文想要了解那边的情报,只有去找林然。

    跟林然把事情一说,林然当下唤进来一名文书道:“你去林邑国最近两个月的情报都送过来!”

    那名文书行了一礼,退出房中。

    片刻之后,那小吏便拿来了二十多张薄薄的纸。张允文接过一看,上面既有记载林邑的地形地貌、城市村落、资源分布等基本情况,也记载了林邑国上至国王、下到小吏的基本情况,可谓是详尽之极。

    然而这些情况对张允文都没用,他直接一张张的迅速翻开。终于,他找到了一丝线索。